“我要成为海贼王——的男人”,这是漫画《海贼王》中路飞常说的话股票配资指南官方,也激起了无数人对海盗世界的浪漫想象。但现实中的海盗,真如漫画那般传奇吗?
实际上,现代海盗问题一直存在,但2007—2010年间,索马里周边海域的海盗活动达到了二战以来少见的高峰,危害范围广、影响深,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安全与经济问题。面对日益严重的袭击,联合国和多国采取了多种打击措施,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海盗为何频发?它对国际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各国又采取了怎样的态度与行动?
海盗并非新鲜事物。随着人类航海和海上贸易的发展,海盗行为就伴生而来。早在公元前7世纪,地中海上繁忙的航线就遭到掠夺者的骚扰;殖民时代的大西洋、尤其是加勒比海一度成为海盗横行之地——那时大量从殖民地掠夺来的贵重物资必须经由这些航道运回欧洲,因而诱发了大量掠夺行为。18世纪,英国通过严厉的《海盗法》并大力处决海盗,标志着那一轮海盗狂潮的结束,历史进入了现代海盗阶段。
展开剩余79%现代海盗与殖民时期不同:他们的目标更多是控制船员、绑架获赎金,而非单纯掠夺货物。作案方式也更像一条产业链:组织化程度高、分工明确,从策划、出海到讨价还价都有固定流程。尽管许多被劫船东出于各种原因不愿报告,或者在遭袭后无人幸存导致未能上报,现代海盗在21世纪初又重新抬头,并在2000年代尤其是索马里沿海表现突出。
今天的海盗活动主要集中在南中国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以及西非和东非海域。以索马里为例,自2007年起劫持商船、扣留船员以索要天价赎金成为主要模式。国际海事局曾统计,单在某年内全球海盗袭击就达数百起,足见问题的严峻。
索马里海盗的兴起有其特殊的深层原因。首先,地理位置非常关键:索马里位于东非角,毗邻印度洋,通往红海和苏伊士运河,以及通往地中海和大西洋的航路,属于世界上最繁忙的海运通道之一。绕道非洲好望角虽然可避险,但要付出更高的时间和成本。其次,现代全球贸易高度依赖海运,给海盗提供了充足的目标和机会。更重要的是索马里国内长年动荡、经济极度落后:缺乏工业、频繁内战、政府瘫痪,使得大量青年失业、生活困窘。2008年后持续的干旱加剧了粮食短缺,许多人在生计绝望中把劫船当作“低成本、高回报”的出路。此外,国家法治缺失、官员监控薄弱,也为海盗活动提供了温床。
应对海盗,国际社会并非没有行动,但很难形成长久的统一战线。各国出于不同利益和策略,难以就具体做法达成一致。一个典型案例是2010年“莫斯科大学号”被劫事件:俄罗斯迅速派出特种部队营救被劫油轮。虽然官方对外宣称将生还海盗“送回海岸,不幸罹难”,也有报道说特种部队在突击中将多数海盗击毙;不论细节,事件暴露出单一国家以武力解决问题的果断与争议并存。
面对日益猖獗的劫持与索赎,联合国率先行动,多个国家出动海军护航并严审从事海盗行为者。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多国舰队长期驻守索马里周边海域进行护航与扫荡。中国、俄罗斯、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丹麦、加拿大、西班牙、韩国、印度、巴基斯坦、新加坡、沙特、土耳其、也门等国家先后派出护航舰队参与行动。中国自2008年底起派出多批护航编队赴亚丁湾和索马里海域,截至某一时间点已护航数千艘次中外船舶,多次解救被劫船只和人员,为维护重要海上通道安全做出贡献。
尽管国际打击力度增强,但海盗为何屡禁不止?一方面是索马里问题的根源未被彻底解决:政治真空、经济崩溃和社会秩序缺失,使得海盗成为一种有利可图的“行业”;另一方面,早期成功的大额赎金使海盗从以渔民为主逐渐演变为渔民和武装民兵结合的队伍,吸引了大量有组织的参与者。著名的被劫案例,例如奢华游艇“庞洛号”、货轮“法伊纳号”、韩国邮轮、“双子座号”等,都显示了赎金规模和收益之高,甚至改变了当地年轻人的价值选择:有人用赎金购车、娶妻、改善生活,形成社会层面的连锁影响。
有意思的一点是,尽管“法伊纳号”等船上载有大量武器,海盗通常并不动这些货物,他们的目标是整艘船与人质的赎金,而不是转手走私重武器。这种“只拿钱不动货”的模式,反映出现代海盗更像是以利润为导向的犯罪组织,而非单纯的战争延伸。
要真正遏制海盗,除了军事打击外,国际社会还必须在根源上发力:对索马里提供长期的人道援助、帮助其建立稳定有效的政府、恢复法治与社会秩序,并创造可持续的就业机会,让年轻人看到合法谋生的希望。只有把治本与治标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削弱海盗这一全球公害。
发布于:天津市一鼎盈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